近日,奇瑞汽车透露,通过系统性优化供应商付款机制,将行业普遍90天以上的平均支付账期大幅压缩至47天。这一举措不仅显著缓解了合作伙伴资金压力,更成为支撑其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35.5%、出口量突破20万辆的核心动能之一。
“四大组合拳”直击行业痛点,构建共赢生态
奇瑞汽车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经理李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从流程、技术、金融、协同四个维度实施改革,形成降账期、提效率的闭环体系:
流程再造提速:
建立“T+3”快速结算机制,即供应商交货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质检、对账、开票全流程,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80%;
通过数字化采购平台实现100%线上化操作,消除人工审批冗余环节。
技术赋能风控:
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应付账款全链路可追溯,将融资成本从年化8%降至4.5%;
开发AI动态评级模型,对供应商履约能力实时评估,优先保障高信用企业资金回流。
金融工具创新:
联合银行推出“奇链通”供应链融资产品,供应商可凭奇瑞确认的应收账款获得最低3.8%利率的贷款;
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池,为中小供应商提供短期垫资支持,覆盖超300家核心企业。
协同降本增效:
与供应商共建“联合降本工作室”,通过材料替代、工艺优化等措施年均降本12亿元,反哺供应商利润空间;
实施“零库存VMI管理模式”,将供应商库存周转率从15天压缩至5天,减少资金占用。
账期缩短释放乘数效应,供应链健康度显著提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期仍长达92天,奇瑞的“逆周期”操作成效显著:
供应商稳定性增强:核心零部件断供风险下降67%,二级供应商流失率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3;
合作质量升级:博世、大陆等国际Tier1企业将奇瑞列为“战略优先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周期缩短40%;
创新协同深化:与宁德时代共建的“电池快速迭代实验室”已产出3项专利,使新品上市周期缩短9个月。
“奇瑞的账期改革不是简单的‘提前付款’,而是通过效率革命重构产业价值链。”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朱孔源评价道,“此举为行业树立了‘链主’企业责任担当的新标杆。”
供应链韧性反哺市场扩张,全球化布局提速
健康的供应链生态成为奇瑞销量逆势增长的关键引擎。2025年上半年:
国内市场:奇瑞集团销量达112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新能源占比突破45%;
海外市场:出口量达21.3万辆,同比增长52%,在俄罗斯、巴西等市场市占率跃居前三;
高端突破:星途品牌均价突破18万元,L2+级智驾车型装车率达91%,带动毛利率提升至16.8%。
“当行业还在为‘保交付’焦虑时,奇瑞已通过供应链赋能实现‘保质量、降成本、快响应’的三重升级。”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指出,“这种内生性增长模式,使其在价格战中保持了2000-5000元/车的定价优势。”
未来展望:打造“透明化、敏捷化、生态化”供应链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公司正推进供应链3.0转型:
2025年底前:实现100%供应商接入区块链平台,账期进一步压缩至40天以内;
2026年:在东南亚、欧洲建立区域化供应链中心,本地化采购率提升至70%;
长期目标:构建“汽车产业互联网”,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交付的全链路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