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拉塞尔赢得大奖赛胜利,迈凯伦锁定了年度制造商冠军。这是新加坡大奖赛的最大关注点。梅赛德斯车手将前一天的杆位无悬念地转化成胜利。这场比赛中,他从起步第一个弯角开始领跑,仅在进站时短暂交出领先位置。这场胜利,是这位英格兰车手生涯第五场大奖赛胜利,今年的第二胜,也就此成为新加坡大奖赛第八位获胜车手。梅赛德斯车队拿到了在新加坡的第六胜,队史第131胜。
兰多·诺里斯取得第三名,奥斯卡·皮亚斯特里取得第四名,帮助迈凯伦车队在这场比赛中拿到了17分,锁定年度制造商世界冠军,车队实现两连冠,队史第十次取得年度制造商冠军。这是总部位于沃金的这支车队在1988年至1991年取得“四连冠”后首次连续两年夺得世界冠军。迈凯伦车队现在在这项荣誉上名列第二,仅次于16次夺得年度制造商总冠军的法拉利车队。
麦克斯·维斯塔潘没能赢得自己的新加坡大奖赛首胜,这是他第三次在这里取得第二名,也是他第四次在这站比赛中登上领奖台。
赛道之日
中性胎和软胎成为了起步轮胎的选择。和预期一致,14位车手选择了C4配方的中性胎起步,占据绝大多数,而维斯塔潘、角田裕毅、斯托尔、阿隆索、科拉平托和哈贾尔六位车手选择了C5配方软胎起步。由于午后降雨导致赛道仍有些许潮湿,所有车手在首段赛程均排除了使用硬胎的可能性。
硬胎成为了一停后最受欢迎的选择,但也有人使用了软胎,劳森、阿尔本和塞恩斯在自己的第二个赛段中使用了C5配方的软胎。汉密尔顿、加斯利和霍肯博格三位车手则执行了二停策略。
整体上来说,C3和C4配方轮胎的使用情况相近,中性胎完成了508圈,而硬胎的总圈数只少四圈。和去年的同站比赛相比,软胎在今年的圈数不止翻倍,2024年的比赛中圈数占比8.67%,而今年比赛中软胎的圈数占比达到了17.66%。
倍耐力赛车运动总监马里奥·伊索拉(Mario Isola)说:
“首先,祝贺乔治·拉塞尔赢得胜利,祝贺迈凯伦车队拿下年度制造商冠军!
在正赛里,我们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代赛车的研发已达到如此极致的水平,超车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新加坡这样的赛道,其天然属性决定了超车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此外,车队和车手们已经完全适应轮胎管理,尽可能延长赛段长度,我们看到了中性胎50圈和软胎38圈的长赛段。坦率地说,即使我们在这里引入理论上的C8配方轮胎,恐怕也难以对比赛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这个晚上,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所有三款配方轮胎都非常有竞争力。在起步时,软胎成为了一个有趣的选择,部分原因是赛车前往起步区前的短时降雨,起步之后软胎的速度非常快,正如汉密尔顿和塞恩斯在比赛中展示的那样,他们使用软胎一路追击,名次上升。总之,中性胎呈现了稳定性和性能表现的最佳平衡,硬胎也输出了非常出色的性能表现。”
F1学院
正赛尾声的降雨将精彩程度推向高潮。安全车离场后,一些车手选择进站换上了雨胎,而领先集团的车手们则选择了使用干胎在赛道上继续。这带来了非常精彩的最后一圈,两位年度车手冠军的竞争者多丽安·平和玛雅·维格上演巅峰对决。最终法拉利车手在最后时刻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超车,领先梅赛德斯-Prema车队的对手不到半秒冲线。迈凯伦-Rodin车队的车手埃拉·劳德取得第三名,登上领奖台。
在赛季仅剩最后一站的情况下,平和维格的积分仅差九分,平的积分为151分,维格积分为142分,而劳德的积分为101分,超过了积分为99分的克洛伊·钱伯斯,排名上到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