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乘联分会)今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较去年同期提升18.3个百分点。其中,16万元以下经济型市场智驾装车率同比激增42%,技术跃进与成本下降推动智能驾驶从高端配置向全民化普及,成为新能源市场竞争的核心赛道。
技术下探与成本优化双轮驱动,智驾渗透率跃升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L2+级智驾装车率突破80%大关,主要得益于两大趋势:
技术成熟度提升:国产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核心部件量产成本下降超60%,纯视觉方案与轻地图智驾技术成熟,使10万元级车型也能搭载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消费者认知转变:调查显示,超70%新能源用户将智驾能力列为购车决策关键因素,自动泊车、车道居中、智能限速等功能成为刚需。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10万-16万元价格区间车型智驾装车率从2024年的31%跃升至58%,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品牌通过自研智驾平台实现规模化降本,推动技术普惠。例如,比亚迪海鸥智驾版搭载8万元级高速NOA功能,上市3个月销量突破5万辆,印证市场对入门级智驾车型的强烈需求。
智驾竞争从“高端独占”转向“全系标配”
随着技术门槛降低,智能驾驶正从差异化卖点转变为行业基础配置。乘联分会报告指出:
高端市场(25万元以上):L2+级装车率接近100%,城市NOA功能成为标配,华为ADS 4.0、小鹏XNGP等系统竞争焦点转向“全场景无断点”;
主流市场(10万-25万元):高速NOA渗透率超65%,车企通过“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平衡成本与收益,如蔚来BaaS电池租赁用户可享智驾功能终身免费;
经济型市场(10万元以下):基础L2功能(如ACC自适应巡航)装车率达43%,哪吒AYA、五菱缤果等车型通过“智驾平权”策略抢占份额。
行业影响:重构竞争格局,催生新商业模式
智能驾驶的普及正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生态:
供应链重构:国内智驾芯片厂商市占率突破55%,地平线、黑芝麻等企业与英伟达、高通形成三足鼎立;
数据价值凸显:头部车企智驾里程数据年均增长300%,数据闭环能力成为技术迭代关键;
服务盈利崛起:2025年上半年,车企智驾软件订阅收入同比激增240%,小鹏XNGP订阅率超35%,华为ADS高阶包用户突破80万。
未来展望:2025年或成“全民智驾”元年
乘联分会预测,随着L3级自动驾驶法规试点扩大,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装车率将突破90%,16万元以下市场渗透率有望达75%。崔东树强调:“智能驾驶正从‘技术竞赛’转向‘体验竞赛’,车企需在成本、安全、易用性间找到平衡点,才能真正赢得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