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动态:
技术合作深化:
江淮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数智化转型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落地。
中汽中心、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发布《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为行业提供技术标准与法规协调框架。
补能网络扩张:
理想汽车宣布第 2800 座超充站落地,累计上线超充桩 1.4 万根,覆盖全国 31 个省份,计划年底达成 4000 座超充站目标。
小鹏 G7 上市,全系标配 5C 快充技术,支持充电 10 分钟增加续航 500km,补能效率比肩燃油车。
智能驾驶突破:
小米 YU7 系列上市首周锁单量突破 28 万台,刷新行业纪录,其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成为核心卖点。
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兜底服务,重构智能驾驶责任体系。
深度分析: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车企通过技术合作、生态共建实现降本增效,避免恶性竞争。例如,比亚迪取消金融方案促销政策,聚焦产品技术创新。
用户需求驱动技术迭代:超充网络覆盖和智能驾驶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关键决策因素,倒逼车企加速技术攻关。
全球化与本土化并重:中国车企在海外布局本土化研发中心(如上汽通用泛亚技术中心),推动“全球技术+本土需求”深度融合。
未来展望:
智能驾驶技术将加速向 L3 级以上突破,2025 年下半年或迎来城市 NOA(导航辅助驾驶)大规模落地。
补能生态竞争将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优化”,车企或通过电池银行、车网互动(V2G)等模式探索盈利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