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滴滴自动驾驶今日宣布完成D轮融资,总额达20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共同参与,资金将重点用于AI技术研发、L4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及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升级。
十年深耕L4技术,融资助力规模化应用
滴滴联合创始人、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表示:“L4自动驾驶是下一个十年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之一,它将彻底重构出行安全、效率与体验。”他透露,滴滴自动驾驶自2016年组建专项研发团队以来,已在AI算法、量产能力及运营体系三大核心领域积累近十年经验。2019年,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聚焦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探索;2020年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约35.68亿元人民币),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2021年及2023年分别完成3亿美元(约21.4亿元人民币)和1.49亿美元(约10.63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涵盖IDG资本、CPE、Paulson、广汽资本等机构。此次D轮融资的完成,标志着滴滴自动驾驶进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
全无人测试验证技术成熟度,新一代车型2025年底交付
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广州两地启动全场景、全无人测试,覆盖早晚高峰、深夜及暴雨等复杂路况。测试数据显示,其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决策稳定性与安全性表现优异,为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型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计划于2025年底正式交付。该车型将集成L4级自动驾驶能力,并率先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开展示范应用,逐步拓展至全国核心区域。
政企协同推动产业升级,构建智能出行新生态
本轮融资中,北京市级产业基金及广汽集团等战略投资方的加入,凸显了政企协同推动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决心。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滴滴自动驾驶在技术积累与场景落地上的领先性,与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战略高度契合。”广汽集团则强调,此次合作将深化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资源整合,加速“车路云一体化”生态构建。
张博进一步指出,滴滴自动驾驶将坚持“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在探索自动驾驶新型就业模式的同时,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为智能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技术积累与商业化并进,重塑未来出行图景
资料显示,滴滴自动驾驶已构建覆盖高精地图、感知决策、车路协同等全链条的技术体系,并形成从研发到运营的完整闭环。其前装量产车型采用“车电分离”设计,结合滴滴出行平台的海量数据与运营经验,可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