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理想汽车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以季度营收302亿元、净利润11亿元的亮眼成绩,实现连续11个季度盈利,再次刷新中国新势力车企盈利纪录。同期,公司现金储备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0亿元,其中AI领域投入占比近60%,自研芯片计划于2026年量产,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全面进阶,进一步巩固其作为新势力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
核心财务数据:盈利韧性凸显,现金流充裕支撑长期战略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
营收同比增长38%:达302亿元,主要得益于L系列增程车型(L6/L7/L8/L9)持续热销,以及纯电车型MEGA的交付量爬坡。
净利润保持稳定:达11亿元,毛利率维持在20%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现金储备破千亿: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总额达1025亿元,为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全球化布局提供坚实保障。
理想汽车CFO李铁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高效的运营管理和严格的成本控制,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千亿级现金储备将助力理想汽车在AI、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加速突破,为下一阶段增长奠定基础。”
技术投入加码:全年研发超百亿,AI与芯片自研成核心战略
财报明确,理想汽车2025年全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0亿元,其中AI领域投入约60亿元,重点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大模型训练。公司同步披露三大技术突破:
1. 自研芯片2026年量产,算力成本大幅降低
理想汽车首款自研智驾芯片“Li-Core”已完成流片测试,计划于2026年搭载于旗舰车型。该芯片采用5nm制程工艺,算力达512TOPS,支持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全场景覆盖,且功耗较进口芯片降低40%。公司透露,自研芯片将逐步替代外部供应商,预计2027年为单车成本降低超1万元。
2. 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智能驾驶进入“无图时代”
理想汽车基于自研MindGPT大模型开发的“Li AD Max 4.0”系统已开启全量推送。该系统通过10亿公里级真实路况数据训练,实现“车位到车位”无断点智驾,支持复杂路口自主决策、施工路段动态避障等功能。测试数据显示,其城市NOA功能使用率超85%,用户单次最长智驾里程达320公里。
3. 800V高压平台普及,纯电车型续航突破800km
理想汽车同步推进电动化技术迭代,第二代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已应用于MEGA车型,配合自研“麒麟电池”,实现CLTC工况续航820km,充电10分钟补能450km。公司宣布,2026年起所有新车型将标配该平台,彻底解决用户续航焦虑。
市场表现:L系列持续领跑,纯电车型占比提升至25%
第二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达10.8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
增程车型贡献75%销量:L6/L7/L8/L9四款车型占据中大型SUV市场销量榜前四,均价超35万元,高端市场占有率稳定在30%以上。
纯电车型MEGA快速爬坡:单月交付量突破5000辆,占比提升至25%,成为40万元以上纯电MPV销量冠军。
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表示:“我们通过‘增程+纯电’双技术路线,覆盖了家庭用户从日常通勤到长途出行的全场景需求。随着纯电车型占比提升,理想汽车正从单一品类向全品类豪华品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