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为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今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车企在宣传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时不得暗示其为“自动驾驶系统”,并严令禁止夸大车辆性能、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工信部启动专项调查,重点整治行业过度宣传乱象,推动产业回归“品质”与“安全”的核心竞争轨道。
监管重拳:禁止“自动驾驶”概念滥用
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车企在宣传中模糊“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的边界,将尚未成熟的技术包装为“全自动驾驶”“L3级自动驾驶”等概念,导致消费者对车辆功能产生误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通知》明确规定,车企在宣传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时,必须清晰标注其辅助属性,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表述,同时需明确告知用户系统功能边界、使用条件及潜在风险。此外,车企不得通过虚假测试数据、场景演示等方式夸大车辆性能,或以“行业领先”“全球首款”等绝对化用语误导消费者。
专项整治:全链条追溯生产与宣传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监管行动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
生产端:强化对车企生产一致性的监督检查,确保车辆实际功能与宣传承诺相符;
销售端:要求经销商规范宣传话术,禁止私自修改官方宣传材料或承诺超出系统能力的功能;
售后端:督促车企完善用户教育体系,通过培训、考试等方式确保用户正确使用驾驶辅助功能。
两部门将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抽查、暗访、用户投诉分析等方式排查违规行为,对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实施召回、罚款乃至暂停生产资质等处罚措施。
行业影响:技术竞争回归理性赛道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监管升级将加速行业洗牌,倒逼车企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是安全,过度宣传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可能阻碍技术迭代。规范宣传有助于建立用户信任,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家头部车企已回应称将积极配合监管要求。某新能源品牌负责人透露:“我们已启动内部宣传材料审核流程,未来将重点突出‘人机共驾’理念,并增加用户风险提示环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再升级
市场监管总局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智能网联汽车时需保持理性,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核实车辆是否通过权威机构的功能安全认证;
仔细阅读用户手册,了解系统激活条件与失效场景;
拒绝接受经销商“私下解锁”高阶功能等违规操作。
下一步,两部门将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明确车企、供应商及用户的权责边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