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据乘联分会最新数据,2025年7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延续高景气态势,厂商批发销量达118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微降4%;1-7月累计批发量突破763万辆,同比增幅达35%。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劲韧性,更标志着行业从“价格内卷”向“价值驱动”的深刻转型。
政策补贴激活市场,销量结构持续优化
7月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端的持续发力。随着第三批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的下拨,终端消费热情显著回升,叠加地方以旧换新、充电基础设施补贴等配套政策,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增长并非单纯依赖低价车型,而是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特征:高端智能电动车型占比提升,消费者对长续航、高阶智驾功能的偏好增强,推动行业向技术密集型领域升级。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共振,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进程。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成为新的增长极。”
厂商格局生变:新势力领跑,传统车企加速转型
在厂商表现方面,头部新势力车企成为本轮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零跑汽车7月销量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超120%,创历史新高;小鹏汽车凭借MONA M03等爆款车型交付量达3.2万辆,环比增长45%;小米汽车则以SU7单月交付超2万辆的成绩跻身第一梯队。此外,吉利、光束汽车等传统车企转型标杆亦表现亮眼,吉利新能源车型7月销量占比突破45%,光束汽车首款纯电SUV单月交付破万,展现“新老势力”融合发展的活力。
业内人士认为,新势力车企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用户生态运营等差异化策略,成功抢占高端市场;而传统车企则依托供应链规模化优势,在中低端市场构筑护城河,行业格局呈现“多元共竞”态势。
告别“价格战”:行业聚焦价值创新与长期主义
值得关注的是,7月市场呈现出一个重要转折信号——行业促销活动趋于平稳,厂商竞争焦点从“降价促销”转向“价值创造”。多家车企负责人表示,当前消费者更关注产品技术实力、服务体验及品牌溢价能力,单纯降价已难以激发购买意愿。
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高端品牌,通过持续迭代智能驾驶系统、完善补能网络,巩固用户忠诚度;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则加大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为下一代产品储备竞争力。崔东树强调:“价值竞争时代,车企需构建‘技术-产品-服务’全链条优势,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竞争。”
展望下半年:技术迭代与出口或成新增长点
展望后市,乘联分会预测,随着“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来临,叠加地方政府促消费政策加码,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1300万辆。技术层面,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普及、4C超充电池成本下降,将进一步刺激消费升级需求;出口方面,东南亚、欧洲市场布局加速,中国车企全球化步伐或迈入新阶段。
结语
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稳健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双碳”目标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下,这一赛道将持续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注入中国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