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起,特斯拉宣布向中国用户分批次推送FSD V13(完全自动驾驶套件)更新,标志着其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首次在中国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全国范围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这一突破不仅意味着特斯拉在华智驾能力迈入新阶段,更通过上海数据中心的本土化训练体系,为中国复杂路况量身定制了更安全、高效的驾驶解决方案。
技术突破:无图NOA破解“东方魔幻交通”难题
FSD V13的核心升级在于其“无图化”能力。基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与端到端AI架构,系统通过8个500万像素摄像头实时感知环境,结合AI4硬件的720TOPS算力,可自主完成变道、匝道通行、红绿灯识别、行人礼让等城市场景操作。实测显示,在深圳城中村窄路、重庆立交桥多层匝道等极端路况中,FSD V13仍能保持流畅驾驶,决策逻辑接近人类司机。
特斯拉中国技术团队透露,为适应中国交通特色,V13针对性优化了三大场景:
公交车道与潮汐车道:通过视频训练数据覆盖全国90%以上特殊车道规则,减少误入风险;
混合信号灯识别:针对地面灯组与悬挂式灯组共存场景,提升雨雾天气下的识别准确率;
非机动车博弈:强化对外卖骑手、共享单车等动态障碍物的预测能力,降低急刹频率。
本土化训练:上海数据中心成“智驾大脑”
此次更新的另一大亮点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数据中心的全面启用。该中心于2021年建成,严格遵循中国数据安全法规,实现车辆运行数据、环境感知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的全量本地化存储与处理。截至2025年6月,数据中心已积累超200万公里的中国道路训练数据,并通过高精度模拟器复现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的极端路况,形成“实测+仿真”的双重训练闭环。
“数据主权是FSD入华的关键门槛。”特斯拉中国研发负责人表示,“上海数据中心不仅解决了数据跨境传输的合规问题,更让我们能以中国交通文化为基准优化算法。例如,针对国内驾驶员普遍的‘加塞’行为,V13的博弈模型比美版更保守,更符合本土用户习惯。”
市场反响:用户期待与行业挑战并存
自7月5日推送以来,FSD V13已覆盖Model S/X/3/Y全系HW4.0车型,首批用户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20个试点城市。社交媒体实测视频显示,系统在早晚高峰期间的接管率较前代降低60%,但仍有用户反馈在老旧小区无标线路段出现路径规划犹豫。
行业分析师指出,特斯拉的无图方案将对国内智驾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技术层面:华为ADS 3.0、小鹏XNGP等本土系统需加速迭代,以应对特斯拉在算力与数据规模上的优势(特斯拉Dojo超算算力达100,000 PFLOPS,远超华为3,500 PFLOPS);
商业模式:特斯拉“硬件预埋+6.4万元软件付费”模式,将倒逼国内车企重新评估“硬件标配+免费订阅”策略的可持续性;
政策博弈:随着L3级自动驾驶法规在临港、武汉等地的试点推广,特斯拉需在数据合规与功能开放间寻求平衡,例如当前版本仍标注为“L2+辅助驾驶”,要求驾驶员全程保持注意力。
未来展望:智驾竞赛进入“深水区”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视频致辞中强调:“FSD V13只是起点,我们的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实现真正的L4级自动驾驶。”而中国市场的表现将成为关键试金石——据预测,2025年中国城市NOA渗透率将达14%,高速NOA突破30%,智驾功能正从“技术竞赛”转向“用户体验竞赛”。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特斯拉的本土化实验不仅关乎商业成败,更在定义未来出行的规则。当FSD的摄像头扫过上海外滩的百年建筑群,它捕捉的不仅是道路信息,更是一个全球化技术巨头与中国交通生态深度融合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