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对自美国进口的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针对美国近期在华集成电路领域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及时发声,呼吁国内外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共同应对行业新挑战。
反倾销调查剑指美芯片,维护产业公平秩序
模拟芯片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通信、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近年来,美国部分芯片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商务部此次发起反倾销调查,旨在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国内产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根据公告内容,商务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自美国进口的相关模拟芯片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以及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等进行全面调查。调查期间,涉案企业需配合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商务部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裁决。
与此同时,针对美国近期在华集成电路领域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如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中国商务部也果断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这些措施不仅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也严重阻碍了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发展。商务部此举彰显了中国政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坚定决心。
汽车行业高度关注,产业链协同成关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此次调查高度关注。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芯片已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的限制措施以及模拟芯片的倾销行为,给中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方面,美国的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可能导致中国汽车企业获取关键芯片的难度增加,影响产品研发和生产进度;另一方面,低价倾销的模拟芯片可能扰乱国内市场秩序,挤压国内芯片企业的生存空间。”该负责人分析道。
面对这一复杂形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国内外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协会认为,技术创新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国内外企业应加大在芯片研发、制造等领域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芯片的自给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产业链协同也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举措。汽车企业应与芯片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共享和需求对接,共同优化供应链布局。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多元化的芯片供应渠道,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
行业展望:在挑战中寻求机遇,推动产业升级
尽管当前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芯片供应等方面的挑战,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也为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中国汽车产业有望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些汽车企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例如,部分企业加大了在芯片研发方面的投入,与国内芯片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芯片开发;还有一些企业通过战略投资、并购等方式,布局芯片产业上下游,完善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