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北京——今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非理性竞争现象提出“远近结合、综合施策”的治理方针,旨在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技术创新,破解行业“增量不增利”困局,加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政策核心:规范竞争秩序,构建长效机制
会议明确两大政策方向:
规范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价格监测及产品一致性监管,严查虚假宣传、恶意降价等行为;同时督促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保障供应链稳定,避免因资金链压力引发非理性竞争。
长效机制建设:推动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加快制定技术、安全、服务等领域标准升级;引导企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抢占市场。
政策背景:高增长下的隐忧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强劲增长态势:
渗透率突破4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比例超四成,成为市场主流;
出口量激增75.2%:中国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欧洲、东南亚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然而,行业“虚火”暗藏:
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价格战导致车企毛利率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卖一辆亏一辆”困境;
低端内卷加剧:部分企业过度依赖低价策略,忽视技术研发与产品质量,长期来看损害产业根基。
政策影响:遏制内卷,推动技术驱动转型
此次政策信号明确,直指行业痛点:
短期:通过强化监管和规范账期,缓解供应链资金压力,遏制非理性降价行为,稳定市场秩序;
长期:以标准升级和行业自律倒逼企业转型,鼓励资源向核心技术研发倾斜,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
业内专家指出,政策落地将加速行业洗牌,技术实力弱、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或被淘汰,而具备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优势。例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已通过刀片电池、CTB技术等突破建立壁垒,政策红利下其技术溢价能力将进一步凸显。
企业响应: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部分车企已率先调整战略:
特斯拉:通过六座版Model Y上市及Model 3续航版恢复销售,以差异化产品组合提升利润空间;
吉利与极氪:宣布合并后深化技术协同,共享SEA浩瀚架构等资源,降低研发成本;
蔚来、小鹏:加大智能驾驶、换电模式等领域投入,以服务生态构建品牌护城河。
展望: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此次国常会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的关键转折。随着政策落地与市场机制完善,行业有望形成“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利润增长”的良性循环,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中国方案”。
结语: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告别“野蛮生长”,迈向以技术为矛、以质量为盾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将决定中国能否在全球新能源竞争中持续领跑。